未标题-1
长春园迹
Relics of Changchun Garden
展期:2023年3月17日至2023年5月21日
时间:周二至周日,10:30 am 至 7:00 pm;周一不开放
地点:Urbancross Gallery, 淮海中路1848号
票价:免费

Dates:2023.3.17-2023.5.21
Hours:
TUE
. through SUN.: 10:30 am to 7:00 pm;Close on Monday
Address:Urbancross Gallery,1848 Middle Huaihai Road
Ticket:Free
1921年-1924年在清华学校就读时,童寯课余到学校西边咫尺之距的长春园遗址闲游写生,荒烟蔓草,寂无一人。同时他也采用相机拍摄地基残壁,将荒废沉默的长春园废墟定格在胶片之中。

1980年,童寯在刊物《建筑师》上发表《北京长春园西洋建筑》一文,他写道:“乾隆初年在长春园起造的西洋楼建筑群,标志欧洲建筑与园林艺术于18世纪首次引入中国皇居领域。同时,在欧洲如英、发等国也出现中国亭园风格。在相互影响下,东西方交流,欧亚两地鲜花次第盛开,而以长春园的花朵更为圆满灿烂,可惜在两方都优昙一现,成为历史陈迹。” 可见童寯对于长春园遭毁坏之叹息。

童寯先生(1900-1983)融贯中西、通释古今,是我国近现代造园理论和西方现代建筑研究的开拓者。他一直期望将东方与西方的园林艺术进行比较研究,将中国园林艺术置于世界总体的知识体系之中进行观察和评价,但是他为这个复杂课题所作的一切努力,都因其去世而化为乌有。1983年,童寯在病榻上口述最后的篇章并校对完成了《东南园墅》,这本用英文写作的向世界介绍中国园林艺术的小册子,是他矢志不渝地研究中国园林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最后落笔。

在童寯先生逝世40周年暨《江南园林志》出版 60 周年之际,城市交集将展出童寯先生针对长春园西洋建筑群所作的平面图绘制、景物素描、遗迹摄影,以及部分《北京长春园西洋建筑》手稿,特此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