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long海报
里弄,作为一种居住形态
Lilong, As a Pattern of Life
展期:2023年6月16日至2023年9月3日
时间:周二至周日,10:30 am 至 7:00 pm;周一不开放
地点:Urbancross Gallery, 淮海中路1848号
票价:免费

Dates:2023.6.16-2023.9.3
Hours:
TUE
. through SUN.: 10:30 am to 7:00 pm;Close on Monday
Address:Urbancross Gallery,1848 Middle Huaihai Road
Ticket:Free
“弄堂”,也可以称为“里弄”,是一个极富上海地域特色的词汇。“弄堂”常常被用来指代一片鱼骨状连接的居住建筑社区,规模可大可小。但“弄”的本意并不代表建筑,而是“巷子“或者”支路”。弄堂将住宅与住宅,住宅与社区,社区与城市紧密地联系起来,具有非常强烈的“连接”属性。“弄堂”作为承担交通功能的小巷,也成为了居民们日常生活交往发生的最佳场所,它承载着上海人的平凡日常和百年间的城市变迁。因此,“里弄”就不仅仅是一种建筑类型,而是一种具有文化意义的居住形态。

上海现存大约730万平方米的里弄建筑,上海市相关管理部门为它们设定了风貌保护的要求,希望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能够传承历史文脉,留住城市记忆。但是,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保护和更新这些里弄社区的方式,又大多数是将居民外迁,将里弄社区更新为符号化的高档消费街区或者是“联排别墅”——里弄作为一种建筑类型的外壳被完好的保存,但是其中的居住形态与社会基底却消失殆尽,这是否是保护和保留里弄的最好的选择呢?里弄街区的保护对作为巨型城市的上海究竟意义何在呢?里弄作为一种居住形态,是否还能够适应和融入到当代的社会生活之中?

本次展览邀请到翟宇琦、 ConCom 集良 、邑间建筑 和或间建筑&LANERS四组青年学者与实践者的参与,通过展示他们对于“里弄”的观察、记录、研究、以及思考,从多个层面呈现出“里弄,作为一种居住形态”的观点,希望由此引发城市居民的自由思考与讨论。